
接档《烈火英雄》,由黄晓明主演的《中餐厅》正火热上映。
节目之火爆,引发了全网对黄晓明的群嘲,他在节目中的口头禅也发展成了“明学”:
说起来,上次能激起全民学习热情的能人。
乌贼君记得,那还是国际巨星六老师。
今天咱们就研究研究“明学”起源。
听我的,这件事不接受反驳。
《中餐厅》
这一切的一切要从这档综艺节目说起。
没看过也没关系。
毕竟拍了两季也没有什么大水花。
虽说没什么热度,但是节目质量勉强还是能及格的。但是,第三季上来评分直接腰斩。
锅是黄晓明的,但不全是他的。
我们从第三季第一期开始回顾。
《中餐厅》按照以前的设定,是奔着弘扬中国饮食文化,推动中外人民友好交流去的。
且不说一个综艺有没有这么大影响力吧。
咱们论迹不论心,且看节目走向。
没想到节目组一上来就作妖——
没有启动资金。
那咋办呢?店长黄晓明一拍大腿,决定回到古老的以物易物时代,用带来土特产去换。
换?您哪怕去卖呢,卖了再去买也行啊。
话说回来,我能理解节目组,真的。
他们大概想着能把本土综艺的“成功经验”复制到国外取景的节目中。中意一家亲嘛~
除了表演出亲和友善的样子,大概也没其他法子,节目组的摄像头都怼到人脸上了。
万一曝光了,不是把脸丢到外国去了吗?
前期启动资金的捉急,让矛盾提前暴露了:
节目组请来的国宴大厨林述巍,对菜品等要求较高,但是秦海璐身为财务总监,希望能在创业初期减少成本,能省则省。
秦海璐性子直,有啥说啥;林大厨坚持高标准,也是寸步不让。在定菜单的这个环节,两个人意见相左,气氛一度非常尴尬。
这时,黄晓明机智地一句话解了围。
有一说一,黄店长此时表现尚可。
......然后黄教主在霸总的路上一去不复返。
定好菜单,黄晓明开始安排明早采购食材的事情,说是九点半出发去菜市场买菜。
合着过去三四十年,教主是没买过菜。
九点半买菜,你是怕买着新鲜的食材是吗?
人家王俊凯都有这基本的生活常识:
他们这边的生鲜,八、九点就会卖完。
以防万一,我们还是九点出发。
怎么着?以防“万一买着了”是不是?!
说他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呢?
还是不认真听人说话加脑子抽了。
您要是没脑子,旁边还有四个正常人在啊。
好,这还没完。
杨紫搬行李手指受了点轻伤,黄晓明上来关心小猴子。注意啦,明学语录上线啦!
一定要去医院!不行,你必须听我的。
饭桌上,杨紫再次提出,不需要去医院——
杨紫:我觉得只要买个药膏就可以了。黄晓明:我不要你觉得,我要我觉得。
哎呦我去,偶像剧这还演上了。
您是想组个父女CP,C位出道啊?!
完事临出发,秦海璐不放心,悄悄把黄晓明拉到一边,千叮咛万嘱咐,花钱悠着点。
黄晓明说,好好好,你说的有道理。
到了菜市场,又开启了霸总模式。
买买买,要啥买啥。这钱是天上掉下来的?
最奇葩的是,一通买卖下来,没钱了。
一开始上赶着要送杨紫去医院的呢?
如果仅仅是以上这些操作,我们只能推断,黄教主可能是没脑子加七秒记忆。
“闹太套”
但是在设置套餐上的甩锅行为,则是给他的霸道总裁+油腻中年形象,盖章认证。
一开始,人家林大厨建议,设置单人套餐、双人套餐和四人套餐。黄店长一意孤行:
听我的,全部设置单人套餐ABC三种。
结果客人点了不同套餐,增加了工作量,黄店长还拼命揽客,把后厨搞得团团转。
这时,小明哥还在发号施令:
听我的,我不管什么,我要全部搞定!我再说一遍,全部搞定!不要再问我了,全部!听懂了吗!全部搞定!
只听过用嘴吃饭,还没见过用嘴做菜的。
到了晚上,开始总结一天工作经验。
观众以为黄店长要自我检讨了——
您是苏泊尔啊,还是美的?不粘锅呗?!
你霸总的时候很油,但是甩锅时真的狼狈
死要面子、独断专行、固执己见......
是不是像极了你的前前任领导?
回想起过去,乌贼君对黄晓明的第一印象:
是少年天子刘彻;
是上海滩的许文强;
是中国合伙人成东青;
是长林军男儿萧平章......
你说,好好的演员怎么突然就油了呢?
毕竟真人秀的核心不在真人,而在于秀。
从摄像机打开的那一刻起,明星的表现就和日常生活中真实的自己,产生了偏差。
所以大家也不必当真。明学,凑个热闹嘛~
你说,现实里的黄晓明
万一还不如《中餐厅》里的黄店长呢!
最后,我个人有一个小小建议:
不要说什么:有领导,不大好不合适。
不要觉得麻烦,懒得动手。
